- A+
基本结构
[client] port = 3306 #客户端默认连接端口 socket = /tmp/mysql.sock #用于本地连接的socket套接字 [mysqld] # 服务端基本配置 port = 3306 # mysql监听端口 socket = /tmp/mysql.sock #为MySQL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讯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 user = mariadb # mysql启动用户 basedir = /usr/local/mariadb # 安装目录 datadir = /data/mysql # 数据库数据文件存放目录 log_error = /data/mysql/mariadb.err #记录错误日志文件 pid-file = /data/mysql/mariadb.pid #pid所在的目录 skip-external-locking #不使用系统锁定,要使用myisamchk,必须关闭服务器 ...
my.cnf配置文件以方括号如[client]区分模块作用域,其中[client]表示客户端配置,[mysqld]是服务端配置。以上几个选项是最基础的,每个选项有简单说明,其中有关路径的配置是基于本站文章:CentOS7下源码编译安装MariaDB 10.2和Linux下使用二进制格式安装MariaDB的安装路径来配置的,所以在配置前可以先按照两文先安装好MairaDB。
选项配置及说明
key_buffer_size = 32M 这个参数用来缓存MyISAM存储引擎的索引参数。MySQL5.5默认为InnoDB存储引擎,所以这个参数可以设置小点,64MB即可。
max_allowed_packet = 1M 允许最大接收数据包的大小,防止服务器发送过大的数据包。可以设置为16MB或者更大,但设置的太大也可能有危险。
table_open_cache = 128 #MySQL每打开一个表,都会读入一些数据到table_open_cache缓存中,当MySQL在这个缓存中找不到相应信息时,才会去磁盘上读取。默认值64,假定系统有200个并发连接,则需将此参数设置为200*N(N为每个连接所需的文件描述符数目);当把table_open_cache设置为很大时,如果系统处理不了那么多文件描述符,那么就会出现客户端失效,连接不上。
sort_buffer_size = 768K 在表进行order by和group by排序操作时,由于排序的字段没有索引,会出现Using filesort,为了提高性能,可用此参数增加每个线程分配的缓冲区大小。默认为256KB,这个参数不要设置过大,一般在128~256KB即可。另外,一般出现Using filesort的时候,要通过增加索引来解决。
net_buffer_length = 8K 包消息缓冲区初始化为net_buffer_length字节,但需要时可以增长到max_allowed_packet字节。
read_buffer_size = 768K 该参数用于表的顺序扫描,表示每个线程分配的缓冲区大小。比如在进行全表扫描时,MySQL会按照数据的存储顺序依次读取数据块,每次读取的数据块首先会暂存在read_buffer_size中,当buffer空间被写满或者全部数据读取结束后,再将buffer中的数据返回给上层调用者,以提高效率。默认为128K,这个参数不要设置过大,一般在128~256之间。
read_rnd_buffer_size = 512K 该参数用于表的随机读取,表示每个线程分配的缓冲区大小。比如,按照一个非索引字段做order by排序操作时,就会利用这个缓冲区来暂存读取的数据。默认为256KB,这个参数不要设置过大,一般在128~512KB。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8M 当对MyISAM表执行repair table或创建索引时,用以缓存排序索引;设置太小时可能会遇到”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is too small”
thread_cache_size = 16 线程池,线程缓存。用来缓存空闲的线程,以至于不被销毁,如果线程缓存在的空闲线程,需要重新建立新连接,则会优先调用线程池中的缓存,很快就能响应连接请求。每建立一个连接,都需要一个线程与之匹配。
query_cache_size = 16M 缓存select语句和结果集大小的参数。查询缓存会存储一个select查询的文本与被传送到客户端的相应结果。如果之后接收到一个相同的查询,服务器会从查询缓存中检索结果,而不是再次分析和执行这个同样的查询。如果你的环境中写操作很少,读操作频繁,那么打开query_cache_type=1,会对性能有明显提升。如果写操作频繁,则应该关闭它(query_cache_type=0)。
tmp_table_size = 32M 临时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32M); 超过这个长度的临时数据表将被转换为MyISAM数据表并存入一个临时文件。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 true 是否显示默认时间戳
#skip-networking
max_connections = 500 该参数用来设置最大连接数,告诉你当前你的服务器允许多少并发连接。默认为100,一般设置为512-1000即可。请记住,太多的连接会导致内存的使用量过高并且会锁住你的 MySQL 服务器。一般小网站需要 100-200 的连接数,而较大可能需要 500-800 甚至更多。这里的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 MySQL/MariaDB 的使用情况。
max_connect_errors = 100 如果有时网络抽风,或者应用配置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客户端短时间内不断的尝试连接,客户端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然后将无法连接,直到再次刷新主机缓存。这个选项默认值太小了,可以考虑设的足够大(如果你的服务器配置够强大的话)。
open_files_limit = 65535 mysql打开最大文件数
log-bin=mysql-bin 这些路径相对于datadir
binlog_format=mixed 日志格式
server-id = 1 给服务器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编号; n的取值范围是1~2的32次方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在复制数据同步的时候会用到,Helloweba后面会有文章介绍。
expire_logs_days = 10 启用二进制日志后,保留日志的天数。服务器会自动清理指定天数前的日志文件,如果不设置则会导致服务器空间耗尽。一般设置为7~14天。
default_storage_engine = InnoDB 新数据表的默认存储引擎(默认设置是MyISAM)。这项设置还可以通过–default-table-type选项来设置。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InnoDB 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它把每个数据库的信息保存在一个 .ibd 数据文件中。每个 .idb 文件代表它自己的表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类似 “TRUNCATE” 的数据库操作,当删除或截断一个数据库表时,你也可以回收未使用的空间。这样配置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将某些数据库表放在一个单独的存储设备。这可以大大提升你磁盘的 I/O 负载。
innodb_data_home_dir = /data/mysql InnoDB主目录,所有与InnoDB数据表有关的目录或文件路径都相对于这个路径。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个主目录就是MySQL的数据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 用来容纳InnoDB为数据表的表空间: 可能涉及一个以上的文件; 每一个表空间文件的最大长度都必须以字节(B)、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给出; 表空间文件的名字必须以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表空间文件还可以带一个autoextend属性和一个最大长度(max:n)。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data/mysql 用来存放InnoDB日志文件的目录路径(如ib_logfile0、ib_logfile1等)。在默认的情况下,InnoDB驱动程序将使用 MySQL数据目录作为自己保存日志文件的位置。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28M 这个参数是InnoDB存储引擎的核心参数,默认为128KB,这个参数要设置为物理内存的60%~70%。
innodb_log_file_size = 32M 事务日志文件写操作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事务日志所使用的缓存区。InnoDB在写事务日志的时候,为了提高性能,先将信息写入Innodb Log Buffer中,当满足innodb_flush_log_trx_commit参数所设置的相应条件(或者日志缓冲区写满)时,再将日志写到文件(或者同步到磁盘)中。可以通过innodb_log_buffer_size参数设置其可以使用的最大内存空间。默认是8MB,一般为16~64MB即可。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这个选项决定着什么时候把日志信息写入日志文件以及什么时候把这些文件物理地写(术语称为”同步”)到硬盘上。设置值0的意思是每隔一秒写一次日 志并进行 同步,这可以减少硬盘写操作次数,但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设置值1(设置设置)的意思是在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就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这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但硬盘写操作可能会很频繁; 设置值2是一般折衷的办法,即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写一次日志,每隔一秒进行一次同步。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 如果某个事务在等待n秒(s)后还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就使用ROLLBACK命令放弃这个事务。这项设置对于发现和处理未能被InnoDB数据表驱动 程序识别出来的死锁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50s。
示例:内存4G的my.cnf配置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user = mariadb basedir = /usr/local/mariadb datadir = /data/mysql log_error = /data/mysql/mariadb.err pid-file = /data/mysql/mariadb.pid skip-external-locking key_buffer_size = 64M max_allowed_packet = 1M table_open_cache = 256 sort_buffer_size = 1M net_buffer_length = 8K read_buffer_size = 1M read_rnd_buffer_size = 512K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16M thread_cache_size = 32 query_cache_size = 32M tmp_table_size = 64M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 true #skip-networking max_connections = 500 max_connect_errors = 100 open_files_limit = 65535 log-bin=mysql-bin binlog_format=mixed server-id = 1 expire_logs_days = 10 default_storage_engine = InnoDB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innodb_data_home_dir = /data/mysql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data/mysq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256M innodb_log_file_size = 64M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 no-auto-rehash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64M sort_buffer_size = 1M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mysqlhotcopy] interactive-timeout
5.7配置中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mysqld] ###############################基础设置##################################### #Mysql服务的唯一编号 每个mysql服务Id需唯一 server-id = 1 #服务端口号 默认3306 port = 3306 #mysql安装根目录 basedir = /opt/mysql #mysql数据文件所在位置 datadir = /opt/mysql/data #临时目录 比如load data infile会用到 tmpdir = /tmp #设置socke文件所在目录 socket = /tmp/mysql.sock #主要用于MyISAM存储引擎,如果多台服务器连接一个数据库则建议注释下面内容 skip-external-locking #只能用IP地址检查客户端的登录,不用主机名 skip_name_resolve = 1 #事务隔离级别,默认为可重复读,mysql默认可重复读级别(此级别下可能参数很多间隙锁,影响性能)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数据库默认字符集,主流字符集支持一些特殊表情符号(特殊表情符占用4个字节) character-set-server = utf8mb4 #数据库字符集对应一些排序等规则,注意要和character-set-server对应 collation-server = utf8mb4_general_ci #设置client连接mysql时的字符集,防止乱码 init_connect='SET NAMES utf8mb4' #是否对sql语句大小写敏感,1表示不敏感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 = 400 #最大错误连接数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TIMESTAMP如果没有显示声明NOT NULL,允许NULL值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 true #SQL数据包发送的大小,如果有BLOB对象建议修改成1G max_allowed_packet = 128M #MySQL连接闲置超过一定时间后(单位:秒)将会被强行关闭 #MySQL默认的wait_timeout 值为8个小时, interactive_timeout参数需要同时配置才能生效 interactive_timeout = 1800 wait_timeout = 1800 #内部内存临时表的最大值 ,设置成128M。 #比如大数据量的group by ,order by时可能用到临时表, #超过了这个值将写入磁盘,系统IO压力增大 tmp_table_size = 134217728 max_heap_table_size = 134217728 #禁用mysql的缓存查询结果集功能 #后期根据业务情况测试决定是否开启 #大部分情况下关闭下面两项 query_cache_size = 0 query_cache_type = 0 ##----------------------------用户进程分配到的内存设置BEGIN-----------------------------## ##每个session将会分配参数设置的内存大小 #用于表的顺序扫描,读出的数据暂存于read_buffer_size中,当buff满时或读完,将数据返回上层调用者 #一般在128kb ~ 256kb,用于MyISAM #read_buffer_size = 131072 #用于表的随机读取,当按照一个非索引字段排序读取时会用到, #一般在128kb ~ 256kb,用于MyISAM #read_rnd_buffer_size = 262144 #order by或group by时用到 #建议先调整为2M,后期观察调整 sort_buffer_size = 2097152 #一般数据库中没什么大的事务,设成1~2M,默认32kb binlog_cache_size = 524288 ##---------------------------用户进程分配到的内存设置END-------------------------------## #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官方建议back_log = 50 + (max_connections / 5),封顶数为900 back_log = 130 ############################日 志 设置########################################## #数据库错误日志文件 log_error = error.log #慢查询sql日志设置 slow_query_log = 1 slow_query_log_file = slow.log #检查未使用到索引的sql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针对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开启后,记录慢sql的频次、每分钟记录的条数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5 #作为从库时生效,从库复制中如何有慢sql也将被记录 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 = 1 #慢查询执行的秒数,必须达到此值可被记录 long_query_time = 8 #检索的行数必须达到此值才可被记为慢查询 min_examined_row_limit = 100 #mysql binlog日志文件保存的过期时间,过期后自动删除 expire_logs_days = 5 ############################主从复制 设置######################################## #开启mysql binlog功能 log-bin=mysql-bin #binlog记录内容的方式,记录被操作的每一行 binlog_format = ROW #对于binlog_format = ROW模式时,减少记录日志的内容,只记录受影响的列 binlog_row_image = minimal #master status and connection information输出到表mysql.slave_master_info中 master_info_repository = TABLE #the slave's position in the relay logs输出到表mysql.slave_relay_log_info中 relay_log_info_repository = TABLE #作为从库时生效,想进行级联复制,则需要此参数 log_slave_updates #作为从库时生效,中继日志relay-log可以自我修复 relay_log_recovery = 1 #作为从库时生效,主从复制时忽略的错误 slave_skip_errors = ddl_exist_errors ##---redo log和binlog的关系设置BEGIN---## #(步骤1) prepare dml相关的SQL操作,然后将redo log buff中的缓存持久化到磁盘 #(步骤2)如果前面prepare成功,那么再继续将事务日志持久化到binlog #(步骤3)如果前面成功,那么在redo log里面写上一个commit记录 #当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和sync_binlog都为1时是最安全的, #在mysqld服务崩溃或者服务器主机crash的情况下,binary log只有可能丢失最多一个语句或者一个事务。 #但是都设置为1时会导致频繁的io操作,因此该模式也是最慢的一种方式。 #当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设置为0,mysqld进程的崩溃会导致上一秒钟所有事务数据的丢失。 #当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设置为2,只有在操作系统崩溃或者系统掉电的情况下,上一秒钟所有事务数据才可能丢失。 #commit事务时,控制redo log buff持久化磁盘的模式 默认为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commit事务时,控制写入mysql binlog日志的模式 默认为 0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和sync_binlog都为1时,mysql最为安全但性能上压力也是最大 sync_binlog = 1 ##---redo log 和 binlog的关系设置END---## ############################Innodb设置########################################## #数据块的单位8k,默认是16k,16kCPU压力稍小,8k对select的吞吐量大 #innodb_page_size的参数值也影响最大索引长度,8k比16k的最大索引长度小 #innodb_page_size = 8192 #一般设置物理存储的60% ~ 70%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G #5.7.6之后默认16M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777216 #该参数针对unix、linux,window上直接注释该参数.默认值为NULL #O_DIRECT减少操作系统级别VFS的缓存和Innodb本身的buffer缓存之间的冲突 innodb_flush_method = O_DIRECT #此格式支持压缩, 5.7.7之后为默认值 innodb_file_format = Barracuda #CPU多核处理能力设置,假设CPU是2颗4核的,设置如下 #读多,写少可以设成2:6的比例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提高刷新脏页数量和合并插入数量,改善磁盘I/O处理能力 #默认值200(单位:页) #可根据磁盘近期的IOPS确定该值 innodb_io_capacity = 500 #为了获取被锁定的资源最大等待时间,默认50秒,超过该时间会报如下错误: # ERROR 1205 (HY000):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30 #调整buffer pool中最近使用的页读取并dump的百分比,通过设置该参数可以减少转储的page数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pct = 40 #设置redoLog文件所在目录, redoLog记录事务具体操作内容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opt/mysql/redolog/ #设置undoLog文件所在目录, undoLog用于事务回滚操作 innodb_undo_directory = /opt/mysql/undolog/ #在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中的redoLog文件数, redoLog文件内容是循环覆盖写入。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MySql5.7官方建议尽量设置的大些,可以接近innodb_buffer_pool_size的大小 #之前设置该值较大时可能导致mysql宕机恢复时间过长,现在恢复已经加快很多了 #该值减少脏数据刷新到磁盘的频次 #最大值innodb_log_file_size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512GB,单文件<=256GB innodb_log_file_size = 1024M #设置undoLog文件所占空间可以回收 #5.7之前的MySql的undoLog文件一直增大无法回收 innodb_undo_log_truncate = 1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 3 innodb_undo_logs = 128 #5.7.7默认开启该参数 控制单列索引长度最大达到3072 #innodb_large_prefix = 1 #5.7.8默认为4个, Inodb后台清理工作的线程数 #innodb_purge_threads = 4 #通过设置配置参数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来限制并发线程的数量, #一旦执行线程的数量达到这个限制,额外的线程在被放置到对队列中之前,会睡眠数微秒, #可以通过设定参数innodb_thread_sleep_delay来配置睡眠时间 #该值默认为0,在官方doc上,对于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的使用,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如果一个工作负载中,并发用户线程的数量小于64,建议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0; #(2)如果工作负载一直较为严重甚至偶尔达到顶峰,建议先设置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128, ###并通过不断的降低这个参数,96, 80, 64等等,直到发现能够提供最佳性能的线程数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0 #强所有发生的死锁错误信息记录到error.log中,之前通过命令行只能查看最近一次死锁信息 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 = 1 ############################其他内容 设置##########################################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28M [mysql] no-auto-rehash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20M sort_buffer_size = 256k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mysqlhotcopy] interactive-timeout [mysqld_safe] #增加每个进程的可打开文件数量. open-files-limit = 28192
- 安卓客户端下载
- 微信扫一扫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